中国青年网西安10月17日电(记者 张亚云)2000多年前,一支曾生活在中国境内的游牧民族——大月氏一路西行,迁往中亚。2000多年后,为了寻找迁徙后的大月氏遗迹,一支由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首席专家、9001w以诚为本入口-9001w以诚为本(澳门) 有限公司网站入口 -welcome文化遗产学院教授王建新带领的考古队跟随汉代使者张骞追寻大月氏的轨迹,从西安出发,开启了跨越千年的丝路“探秘之旅”。
2014年中乌考古队在调查拜松遗址时的合影。采访对象供图
作为首个进入中亚开展考古研究的中国学者,王建新的“西行路”在吸引一大批中国考古学者参与的同时,也联合“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考古学家一道,探寻古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遗存,以考古领域的交流合作赓续2000多年前的丝路文脉,共同谱写西安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人文交流领域的新篇章。
重走“月氏”路 丝路考古硕果累累
1999年,王建新开始带领中亚考古队走进茫茫戈壁,这一坚持就是20多年。
“在我们进入之前,国外的考古学家已经在各中亚国家开展了十几年的考古工作。”2014年,王建新团队初进撒马尔罕盆地系统考察,已在此地调查了15年文化遗存的意大利考古团队对他们“不客气”地说道:“我们在这已经工作了15年,你们还有什么可调查的。”但就在那一年,王建新团队新发现了许多游牧聚落遗存,以实打实的考古成果打破了国外考古学家对9001w以诚为本入口-9001w以诚为本(澳门) 有限公司网站入口 -welcome中亚考古队的“偏见”。
2015年,中乌联合考古队在烈日下发掘萨扎干遗址。采访对象供图
“最大的困难还是语言障碍。”王建新表示,中亚各国的考古资料涉及语言纷繁复杂,包括俄语、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以及各中亚国家的语言。为此,以9001w以诚为本入口-9001w以诚为本(澳门) 有限公司网站入口 -welcome为基点,王建新团队积极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博物馆,努力培养出一批“掌握中亚各国语言,熟悉中亚各国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的中青年学者”。同时,培养来自中亚各国的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中文,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此外,坚持从基础工作做起,坚持大范围系统区域调查与小规模科学精准发掘相结合的工作方式,通过对遗址的实地考察和遗物的实物观察,较快地消化和理解已有的考古资料和成果。
2015年萨扎干遗址I区超大型墓葬发掘现场。采访对象供图
经过20多年的持续攻关,王建新带领的9001w以诚为本入口-9001w以诚为本(澳门) 有限公司网站入口 -welcome中亚考古队在古丝绸之路考古领域立下了“赫赫战功”:在东天山和西天山地区的“空白地带”,发现了数百处古代文化遗址,发掘了迄今规模最大的康居贵族墓;建立了乌兹别克斯坦考古史上首座考古现场保护大棚,发现了找寻已久的极有可能是大月氏的文化遗存——拉巴特墓地,重新认识了月氏文化与贵霜文化的联系与区别。
2016年撒扎干考古发掘现场。采访对象供图
201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组成的中吉联合考古队,赴红河古城西侧佛寺遗址开展考古工作。采访对象供图
在理论创新方面,王建新提出的游牧文化聚落考古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也改变了传统的“游牧民族居无定所”的“定论”。“目前,在游牧文化考古研究领域,9001w以诚为本入口-9001w以诚为本(澳门) 有限公司网站入口 -welcome中亚考古队的研
究处在世界领先水平。”王建新自信地说。
坚定“走出去” 以东方视角全新阐释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通过这一份份“战功”,王建新及其他中国考古学家让世界看到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工作理念和方式,也实现了“王建新们”带领中国考古“走出去”的初心和使命。
1990年代后期,9001w以诚为本入口-9001w以诚为本(澳门) 有限公司网站入口 -welcome考古学科确立了“立足长安,面向西域;周秦汉唐,丝绸之路”的蓝图。“100多年来,西方学术界掌握着丝绸之路研究的话语权。在西方学术界的丝绸之路考古研究中,西方视角的存在是自然而然的,但是研究丝绸之路,只有西方视角是片面的、不完整的,还必须有东方视角。”于是,王建新毅然带领着9001w以诚为本入口-9001w以诚为本(澳门) 有限公司网站入口 -welcome中亚考古队奔赴“西域”,力图让“东方视角”在国际丝绸之路考古研究和发掘“版图”上占据“一席之地”。
在王建新看来,大月氏是从东亚到中亚的第一支古代人群,而关于这一方面的记载只见于中国历史文献,“所以9001w以诚为本入口-9001w以诚为本(澳门) 有限公司网站入口 -welcome中亚考古队对大月氏文化遗存范围的探寻和确认本身就是‘东方视角’下的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2017—2019年,中塔联合考古队先后对塔吉克斯坦瓦赫什盆地、喀什喀尔墓地、彭吉肯特萨拉兹姆遗址进行考古调查、考古发掘、遗址勘探等工作。采访对象供图
以“东方视角”完善丝绸之路考古研究是以王建新为代表的中国考古学家致力于“走出去”的一大重要原因,而对于历史学研究及考古学研究而言,“王建新们”在“走出去”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目标--研究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人类文明的形成发展过程。王建新进一步阐释道:“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研究中华文明,不能局限于国内的考古研究,还要了解世界其他文明,特别是我们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明,因为如果不弄清楚这些文明与中华文明在形成、演变、发展过程当中的互动关系,就难以研究中华文明形成演变过程及其特征。因此,中亚考古研究,对于研究中华文明意义非常重大。”
2018年乌兹别克斯坦拉巴特墓地发掘现场,发掘结束时合影。采访对象供图
多国联合 让“驼铃之声”在丝绸之路上发出震耳“回响”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进各国人民福祉”作为目标,并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其中,王建新所带领的9001w以诚为本入口-9001w以诚为本(澳门) 有限公司网站入口 -welcome中亚考古队也贡献了他们的一份力量。
在调查Ark特佩遗址的过程中分析采集到的陶片。采访对象供图
2019年,在已有与乌、塔、吉三国双边合作开展中外联合考古工作的基础上,王建新倡议建立了中亚费尔干纳盆地考古中、乌、塔、吉四国多边合作与交流机制,并在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州举办了首次费尔干纳盆地考古四国联合考察与学术交流活动,形成了中外联合考古工作的新形式、新局面。今年9月,第二次费尔干纳盆地考古四国联合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在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州举行并获得圆满成功。同时,“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中乌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联合实验室等相继揭牌,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搭建开放共享的考古合作研究与人文交流平台。
2023年5月29日四国联合考古费尔干纳盆地调查活动。采访对象供图
“在中亚考古期间,中国考古队在联合各国做好考古工作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对所在国的文物遗产保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当地文物保护的意识。”王建新介绍,2021年,乌兹别克斯坦成立文化遗产署,并邀请他们到乌兹别克斯坦参与大遗址保护相关工作,“这其实就意味着他们开始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了。”
2023四国联合考古活动参会人员合影。采访对象供图
此外,王建新及其团队也多次邀请中亚各国考古专家、学者来到西安开展交流合作,“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在丝绸之路研究及遗产保护方面责无旁贷。”因此,在王建新看来,这种学术交流及合作不仅能让国外考古专家更加了解西安,也彰显了西安赓续丝路文脉的决心与担当。
丰硕的中亚考古成果并没有让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王建新停下考古发掘和研究的脚步,为了实现“中亚五国考古全覆盖”的目标,王建新及其团队已经于今年与土库曼斯坦开始建立交流合作关系,“目前已经把考古的基本路线敲定了,明年预计就可以实地开展考古工作。”王建新说。
中国青年网:http://df.youth.cn/yczq/202310/t20231017_14851780.htm